无痕山林(Leave No Trace)七原则


无痕山林(Leave No Trace)七原则

tbpctstories1 (46)

日本人长沼在科罗拉多小径上给我上了重要的一课:如何处理徒步时的垃圾、清洗餐具、刷牙、甚至在野外上厕所。之前,我对“无痕徒步”几乎完全没有概念,甚至很少能做到“pack it in, pack it out”(带来什么,就带走什么)这样简单的准则。美国的自然资源的保护和人们先进的环保概念、极强的执行力产生了良性循环。我在这里看到了人们为后代做出的努力: 为了让我们的子孙能自由地穿梭于山林之间,引用干净的水源,呼吸纯净的空气,我们这一代人必须至真至诚、恪尽职守地遵循“无痕山林”的准则。

以下宝贵资源,来自自然之友–无痕山林项目的网站www.fon.org.cn。自然之友是一家非营利性的民间环保组织,致力于推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目前自然之友的行动集中在环境教育、家庭节能、生态社区、公众参与等领域。自然之友于2011年从中国台湾正式将无痕山林引入中国大陆,目前作为自然之友的一个环境教育项目,主要开展户外环境保护培训和活动。

“无痕山林”(Leave No Trace)起源 

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户外运动开始兴起,大批的爱好者进入森林公园野营。到了70年代,户外运动对自然和人文资源的破坏和冲击开始引起美国相关部门的重视。许多管理部分开始与专业人士、民间团体合作,一起教育民众户外游的环境保护观念。“无痕山林”理念正是在这个时期慢慢涌现。
在1982年,一位Custer国家森林的工作人员Tom Att与他的同事,开始发展“无痕山林”(Leave No Trace)户外活动方案,此活动随即在林业署系统下逐渐传开。更在1987年由美国林业署、国家公园署及土地管理局合作发行《无痕山林土地理论》「LeaveNo Trace Land Ethics」倡导手册,宣扬保护自然的精神,呼吁游客尊重自然。

 

野外旅行“无痕山林”七原则

1.旅行前做好充分的计划与准备

2.在可承载的地表上旅行与野营

3.恰当的处理垃圾

4.将发现到属于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回归原状

5.降低营火对自然的影响

6.尊重野外生物

7.尊重其他旅行者的权益

 

tbpctstories1 (51)

旅行前做好充分的计划与准备 

Plan ahead and prepare

  • 做好旅行计划的好处

缺少计划往往会导致野营者遇到危险,并可能引起对自然和文化资源的破坏。巡山员和公园工作人员可以讲出很多由于缺少计划或者计划不完善而引发的事故。

而好的旅行计划可以确保整个旅行队伍和您个人的安全;最大可能的减少对自然的破坏;增加出行前的信心;在旅行中学到更多的自然知识。

  1. 履行计划七点基本内容
  2. 确认并记录下此次旅行的目标和对它的期待。
  3. 确认所有参与者(以及您自己)的出行能力,包括身体素质,野外生存基本技能等。
  4. 根据以上两点制定旅行目的地。
  5. 从地图,当地管理者,相关旅游网站和文学作品中了解旅行地点的情况。
  6. 选择舒适,安全,环境友好型的装备。
  7. 选择适合此行程的活动。
  8. 旅行结束后想一想此行的收获,对下次旅行提供改进建议。
  • 几点易被忽略的准备
  1. 查询当地气候。
  2. 确认旅行地安全区域的范围。
  3. 确认旅行地有无特殊安全法规和国家级保护动植物法规。
  4. 想好旅行垃圾如何处理。
  5. 制定徒步走的速度。
  • 准备野营食品时三点考虑
  1. 减少旅行当中可能产生的垃圾,尽量购买简易包装的食品。
  2. 选择分量轻能量大的食品,轻便的行囊会使旅途更方便。
  3. 少带需用火加热后才能食用的食品,减少人为制造森林火灾的可能性。

请根据具体情况来制定最适合您的旅行准备和计划。

 tbpctstories1 (54)

二.在可承载的地表上旅行与野营

Travel and camp on durablesurfaces

基本观点

  • 可承载的地表包括已修建的山路和野营地、岩石、碎石地、雪地、干草地或耐踩踏的植被上。
  • 如果在河岸地区扎营,确保距离河流区至少60米远。
  • 好的野营地是在山林里被发现的,而不是在山林中被人工建造的。尽量把野营地的面积控制在最小。
  • 尽量使用已修建的山路和野营地,不要随意修葺山路,避免影响更多的自然地。
  • 不要践踏山路两旁的植被。

山路的使用

  1. 当有修建好的山路时

野营热点地区往往已存在至少一条修建好的山路,便旅行者和家畜使用。尽管修建山路会对自然地有影响,但在野营热点地区却是非常有必要的。让所有旅行者沿着数量有限的已修建好的山路行走可以避免旅行者踩踏更多更广的土地。

一条设计完美的山路会避过生态脆弱地区,旅行者就不会靠近。沿着山路行走,旅行者便不会进入危险地带。即使出现危险情况,森林管理部门也可根据提供的山路位置迅速找到伤员。

旅行者休息时需让开山路。一行人如需要对话交流需保持较近的间距,避免大声说话对野生动物的干扰。

2.    偏远地区,没有山路地区

这种情况出现在偏远地区,未开发旅游地区,沙漠地区等。首先这种没有山路的地区是不被提倡的,它会很大程度的影响纯自然区域,从安全角度考虑也不是旅游者首选的地区。如旅行者受过良好的野外生存训练并对“无痕山林”原则有很清楚的认识,可适当选择偏远地区。

旅行者要在上面所说的可承受的地面类型上行走。冰面和雪地像一层暂时的保护层,保护其下面的植被,所以这也是可选择行走的。如是团队旅行,尽量使所有人分散前行,不要试图踩踏出一条新的山路,要让踩踏过的地方有机会恢复本状。沙漠中的水坑是非常宝贵的,旅行者不应在其中行走。

野营地的选择

1. 有专门野营地的地区或野营热点地区

如旅游地有专门供游客野营的区域,请使用专门地区,并严格遵守野营地的有关条例。

当旅游地未设有专供野营的场所时,如是野营热点区,请尽量使用已有旅行者野营过的场地,避免开发新的土地搭建野营地。这种场地很容易寻找,如已缺失表层植物的地区。有些地方是自然形成的植被缺乏区,如沙地、底盘岩地区,都是很好的野营地点,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对自然新的破坏。

同时还要注意避开森林中的水源地,让野生动物有足够的通道到水源地饮水。避免野营地太过靠近山路,不仅影响其他旅行者的旅行也不能给自己足够的私密空间

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寻找合适的野营地点,离开时请把野营地恢复到没有进入前的状态,可推荐将要来此地旅游的朋友使用同一个野营地。

2.没有野营区,纯自然的野外

首先这种地区是不被提倡进行野营的。

如到此种地区野营,要寻找那些自然形成的植被缺乏的地点。严格遵循以上提到的所有基本原则。如果多人在纯自然的野外驻营,要尽量把帐篷分散搭建,不要过于集中。并且最好每天都更换野营的地点。这样可以使得被踩踏的地区仍然具备自我修护的能力。

要注意用软地的鞋子在野营地内行走。设立野炊的地点要非常谨慎。临行前,要覆盖人为制造出来的痕迹,可以用落叶,地上的树枝覆盖。

 tbpctstories1 (52)

  三.恰当的处理垃圾

  Dispose of waste properly 

  • 打包进,打包出。离开前仔细检查你宿营或者休息地点的周围,找到任何遗留的垃圾或食物。把所有的垃圾打包带走,包括厨余。
  • 用20厘米深的猫洞来处理排泄物。猫洞地点应距离野营地、水源、步道至少60米远。完事后掩盖猫洞并尽量恢复原状
  • 把厕纸和卫生巾打包带走
  • 洗漱或清洗餐具时,把水从溪流或湖泊取出,抬到200码的距离以外再进行。使用小量的清洗剂或肥皂。洗碗水要均匀泼洒到四周。

恰当的处理排泄物可以避免污染水源,避免影响到其他旅行者,减小疾病的传播,提高排泄物降解的速度。在大多数地区,正确的填埋法是最有效的达到以上目标的方式。

有些调查显示固体排泄物在有些区域的降解很慢,比如山石区,病菌有可能存活一年以上。所以在填埋时要确保远离水源,远离野营地和山路。还有一些特殊区域,固体排泄物是不可就地填埋的,需带离该区域填埋,如狭窄的河谷地带。旅游地的土地管理部门可能会对这些地区进行标示。

挖猫洞是最常用的填埋排泄物的方法。

  1. 猫洞地点的选择
  2. 远离水源,山路,野营地至少60米。
  3. 选择一处旅行者不常经过的地方。
  4. 如果野营会持续数天,或者野营人数较多,请分散猫洞的位置,不要集中。
  5. 选择有很好的有机土壤的地点,使其可以快速降解。好的有机土壤往往颜色较深,可以感觉到土壤很富饶。沙漠地区很少有像森林地区的有机土壤,所以猫洞的尺寸不同于森林地区的。
  6. 尽可能将猫洞挖到阳光照射的到的地方,太阳光的热量可以帮助排泄物降解。
  7. 选择一处土壤不易被雨水冲刷到更大面积的地方,比如寻找一处周围都是平地的区域。

挖猫洞

  1. 用小铲子挖深20厘米左右,宽10厘米左右的洞。
  2. 如果是沙漠地区,因为没有足够的有机土壤帮助降解,也不用担心雨水的冲刷,所以猫洞的深度可以只为10厘米左右,便于有充足的阳光射入帮助降解。
  3. 使用完毕后,需用自然界的有机物覆盖并掩藏起来。

卫生纸的选用

  1. 在野外要选用无味,不含任何添加剂的卫生纸。
  2. 符合以上条件的卫生纸可以填埋在猫洞内,或放在塑料袋中带回。
  3. 天然的卫生纸也不妨一试,如植物的叶子。
  4. 要注意在沙漠中不可以填埋卫生纸,必须全部带回,以免由于气候过热而引发火灾。

女用卫生巾

不可填埋在野外,血液的气味可能会打扰到周边的野生动物。

尿液

一般情况下,尿液不会对植被产生太大的影响。但其气味会骚扰或引来野生动物。所以最好的地点是岩石上,碎石地上,以减少气味。或可用容器先把尿液和水混合,然后再将其倾倒,这是一种很好的减少气味的方式。还要确定远离水源。

tbpctstories1 (29)

四.将发现到属于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回归原状

Leave what you find

  • 减少对自然的改变

当您离开一片区域时,请确保这片区域与您达到之前的状态是一样的。如果您将地上的落叶,树枝,碎石清理以便于野营,请您离开时把它们再覆盖到原来的位置。

尽量不要在野外加工自然界的东西制造桌椅,简易房屋等。记住好的野营地是被发现的,不是被建造的。

在野营热点区,如发现前人建造的一圈点营火的石环,可以留下它。拆除它可能使得今后的野营者不得不寻找新的石块再建造一个,这样会对自然资源产生更大的影响。

  • 避免伤害存活着的植物

不要在有生命的树上钉钉子仅仅是为了悬挂一些物品。不要锯掉有生命的树的任何部分。不要将帐篷上的绳子缠绕在有生命的树上。在树上雕刻是完全不被允许的。

踩一点点野花看上去不会对整个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什么影响,但是如果每位游客都踩“一点点”,那么我们设想一下还会有多少野花可以幸存。请用拍照或绘画的形式带走它的美丽。

有经验的野营者可以在野外辨别很多种可食用的植物,很乐意和朋友们一起来一餐野菜美味。但切不要将野菜拔光,更不可把稀有的植物作为盘中餐。

  • 不可带走自然界的物体和文化遗物

自然界里的很多东西都极其美丽与有趣,比如掉落的鹿角,石化的木头,彩色的石头等。它们的存在让整片旅游区赋有灵气。请留下它们让更多的旅行者可以感受自然的奇特。在很多国家的森林公园,带走任何自然界的物体都是不合法的,甚至是一支野花。

对于文化遗产也是同样的原则,绝不可带走任何古人留下的物品。旅行者在出发前应该确定此行不会进入人类学,考古学重点研究的区域。

  tnfh (32)

 五.降低营火对自然的影响

   Minimize use and impact from fires

如果要点营火请选择天然木柴较多的地方,不要选择天然木柴稀少或基本已被用光的地方,以及沙漠地区。真正的“无痕山林”营火是不会被发现有建设的痕迹的。在很多国家森林公园里,都有出售营火柴火的地方,请选择这种柴火,而不要从自然中获取天然柴燃烧。

  • 已存在的点营火的石环

最好的点营火的场地是在已存在的石环内。请把营火控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计算好用火时间放入适量的柴火,要让柴火燃烧完全。用水扑灭营火,而不能用土,有时土不能完全熄灭火。

  • 土坡营火

建设土坡营火首先确保所有取自自然的材料都不会对自然造成新的伤害。可先收集一些土壤,砂子,小碎石。倒下的树的树根部分会有很多松懈的土壤,那里是取材料的好地方。

在地上先铺一层塑料布或较大的垃圾袋,然后在中心用土散成一个小山丘,把山丘的顶端拍平,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上端平坦的土坡。土坡的厚度应在7-12厘米,这样可以隔绝热使其不会转到地表上。土坡下面的塑料布或垃圾袋是为了方便清理时把土坡的土壤还回原地。

在土坡上点燃营火。但要确定土坡的直径大于营火的直径,因为火焰可能会拼发到四周。在平坦的石头上或地表是某种易燃有机物质,如草地,干草堆,落叶较多地带,请选择土坡营火,以隔离火焰和地表。

  • 营火平底锅

使用平底锅是另一种建营火的好选择。炒菜的平底锅或郊游时常用的烧烤炉都是效率很高而且比较便宜的建营火的工具。平底锅的边至少要有8厘米。它们应该被架在大块石头上或土壤上,防止烧焦地表上植被。

  • 木柴和清理

1.树立着的树木不论它已死去还是仍然存活都是鸟类和昆虫的栖息地,所以不要从树立着的树木上取木柴。落叶也是鸟类和其它的动物的栖息地,为它们提供躲避的场所。落叶可以锁住水分,帮助提高土壤的质量。落叶降解后会变成新的养分被自然吸收,所以不要使用太多的落叶。

2.不可使用斧头或锯砍伐任何木材。干枯的落到地上的树枝很容易找到,也很容易燃烧,请用这类树枝作为木柴。用小块的树枝,它的直径不要超过一个成人的手腕,而且很容易用手折断的。

3.在野营地周围较大的一片区域内收集木柴,不要集中在小区域用完所有的可用的木柴。在岸边要尽量找干燥的木柴。

4.把所有的木柴燃尽,变成白色的烟灰。戴上手套,碾磨小块未燃尽的木柴。将它们用水完全稀释,分散的撒在野营地周围较大的区域内。在河道附近的烟灰要带走处理,不可撒在河道周围。

5.清理土堆营火和平底锅营火时,请将从它处挪用的土壤归回原地

6.分散扔掉未用的木柴,让营火区域尽可能的接近自然状态。

7.垃圾不可在营火中燃烧

安全

  • 使用营火和户外炉灶时,青少年必须要得到指导
  • 认真阅读户外炉灶的说明书
  • 用专门的容器盛放燃料
  • 要有人员在营火旁看守
  • 营地中所有可燃物质都要远离营火放置
  • 离开时要完全扑灭营火

tbct (25)

六.尊重野外生物

Respect wild life

在野外行走时,旅行者飞快的移动和制造的噪音会让野生动物觉得受到侵犯。请保持安静的匀速前进,不要追赶动物,不要给它们喂食,不要吓唬动物。(有一点例外,当您行进在熊常出没的地带,可制造一点点地声音,但不是为了要吓唬熊,只是为了让它们知道有访客到来,所以声音不要过大。)在极热或极冷的天气下,人类的打搅会影响动物抵制恶劣气候的能力。

不要触摸野生动物,不要试图接近它们,更不要将野生动物带回家。野生动物可能携带着狂犬病和其它疾病的细菌。生病或受伤的野生动物可能会进攻人类,无论您是被咬伤还是抓伤,都不得不去医院检查。

很多出于善意的抚摸或移动幼小的野生动物可能会造成它们被父母遗弃,由于它们身上的陌生的味道。所以如果您发现生病的或需要帮助的野生动物,请不要碰它们,您可通知当地的巡山员。

 要时刻提醒自己和同伴,观察野生动物时要和它们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在它们储存食物时要让它们感觉到足够的私密空间。请让人类的垃圾和食物远离这些动物。

要让野生动物有足够的空间到水源地饮水,并保证它们到水源地的途中不会被打扰。野营地的设立至少要远离水源地60米。

在沙漠中居住的动物往往夜间出来活动,所以沙漠中的旅行者要尽量避免在夜间使用水源。在水源稀少的贫瘠土地和沙漠上,旅行者要尽量减少自身和当地野生动物对生存资源的竞争。

清洗和处理排泄物的时候,要非常小心,以免污染环境或让野生动物和水生生物受到影响。要记住您是来访者,而它们才是森林的主人。

tbct (5)

七.尊重其他旅行者的权益

Beconsiderate of other visitors

很多人到户外是来欣赏自然的。但嘈杂的噪音,乱跑的宠物,被破坏的环境会让旅行者赏析自然的心情大打折扣。所以,请在旅途中保持较低的嗓音,如您携带了收音机、CD机等音像设备请使用耳机。在需要和队友交流时,尽量压低声音说话。带着谦逊的态度在自然中行走,当遇到其他的旅行者时要友善。请保持宁静的心境,静静地欣赏自然的美景。人数少的队伍会更容易做到以上几点。

如希望旅游地有更大的活动空间,请避开旅游高峰期出行。集体旅行或骑家畜旅行时,切不要占据整个山路,请靠一边前行。请小声和骑在马上的旅行者说话,以免惊吓到马。

选择野营地的时候,最好选择一处有树遮挡的地方,以免影响其他旅行者的视觉景观。在野营地不能够喧哗,以免影响路过的旅行者。吓唬或戏弄其他的旅行者是绝对不允许的,这样有可能会造成旅行者受伤。野营地的娱乐活动要选择适合野外的,不可选择太过喧哗的活动。大部分的旅行者都是到户外来聆听自然的。

衣服和其它野外野营设备的颜色不可太耀眼,如萤光黄或鲜艳的橙色会让其它旅行者或野生动物感到视觉上的不舒服。棕色和绿色是最佳的颜色。

在山路上骑自行车时,请礼貌的提示前方的旅行者,以免旅行者突然向左或向右移动与自行车相撞。

在做出行前的准备时,请确定旅行地是否允许携带宠物。如带宠物一些旅行,请让它们始终与您随行并确保它们不会吓到其他的旅行者。如您带着您的宝贝狗狗一起旅行,请用链子牵着它,并带走它在山路上的固体排泄物。

请记住,自然的美丽不仅仅是用来让您欣赏的,也不仅仅是为了您这一代人的,它是我们可以留给子子孙孙的宝藏。

以上内容翻译自Leave No Trace (www.lnt.org) – center for outdoor ethics网站

自然之友(www.fon.org.cn

自然之友是一家非营利性的民间环保组织,致力于推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目前自然之友的行动集中在环境教育、家庭节能、生态社区、公众参与等领域。

自然之友无痕山林(www.fon.org.cn/index.php/Index/cate/id/40

自然之友于2011年从中国台湾正式将无痕山林引入中国大陆,目前作为自然之友的一个环境教育项目,主要开展户外环境保护培训和活动。2014年,该项目获得2014年度第九届中国户外金犀牛奖最佳公益环保精神提名(www.out99.org/news/Details/8842)。

Leave No Trace Center for Outdoor Ethicswww.lnt.org

该中心目前在引领LNT的发展方向。自然之友是其公益伙伴。

6 comments

  1. Thanks for your LNT.

    Reply
  2. 很实用,出行一定能排上用场。

    Reply
  3. 归纳的很详细,感谢分享,学习体会。

    Reply
  4. 无痕原则的七个手势: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U1Nzc0ODkxNg==.html

    Reply
  5. 在图书馆偶然读到你在《中国国家地理》里的文章,心生很多感悟,谢谢你把无痕山林解读给我们听,希望有一天我们也可以同样践行!

    Reply

Write a Comment